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從超現實主義 漫談電影與生理 (呼治系_林唯真)


去年造成萬人空巷,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無非全面啟動了,亦可堪稱是近年來最賣座的好萊塢劇情片。演員有李奧納多 (飾演 Tom Cobb)、法國影后Marion Cotillard(飾演Mol , Cobbex-wife)、英俊小生Joesph Gordon-Levitt、新生代女星Ellen Page,其中賣的不僅僅只是強大的卡司,而是一個對觀眾來說不陌生,對大螢幕而言,卻十分嶄新的題材-夢。說到這點,筒中的專家,不意外的應是於1900年出版「夢的解析」(interpretation of Dreams)一書,為20世紀的心理學界投下一枚震撼彈的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l856-1939) ,當他揭開「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的神祕面紗後,這震撼彈的漣漪,在無形中擴散到了藝術界,也為藝術史貢獻了一份大禮-「超現實主義」,1924年起草的「超現實主義宣言」,便解釋了一切,全面啟動裡出現的不合邏輯、視覺錯覺,反現實的種種現象,更是對應超現實主義最佳的寫照,因此夢境開始了,你準備好了嗎?

 睡眠裡的夢
  睡眠,我們每個人如果想要有正常的生活作息,那麼定量且正確的睡眠模式 絕對是再需要不過的。就以生理學的角度來談,睡眠事實上分為兩種狀態,無動眼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與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 。無動眼期NREM又可細分為四個階段,人的意識越放鬆就越有機會掉落到下一個階段,像是樓階一般,在人進入第四階段時,緊接著的便是REM 快速動眼期,又稱之最深層的睡眠,此時人體為絕佳放鬆狀態,夢境即刻開始產生,但巧妙卻又無法解釋的是,人在最放鬆的階段,反之則也是最容易醒來的階段,破壞快速動眼期後,不是回到NREM而是馬上回歸現實,甦醒,有了理論基礎後,再來看電影是怎麼說的。

新定義你的夢
  全面啟動將夢境的情況解釋成樓層,每到下一層所見所聞都只會離基本物理認知越遠的奇異國度,或許是參考自生理學的認識,把出現於REM的夢境結合了NREM的四階段現象,重新定義了夢境的條件,每一個人都不乏有從噩夢中驚醒的經驗,電影裡也充分的解釋了這個現象,到了越下層階的夢,就越不容易區分真偽,此時只有一種方法把人拉回真實,這方法被稱之為”pick”,利用現實世界的。
發生的突發事件,來衝擊並且瓦解夢境,猛然推動作夢者的軀體、高分貝或是高頻率的聲響都可以做為pick的原料,這同時也顯示了夢境反應了部分現實的進行式之特性,像是作夢者想要上廁所的心理,在夢裡可能會出現下雨的投射 外界環境的溫度提高,在夢裡可能會呈現起火的畫面等,而在眾多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中,最能夠體會”pick”的巧妙的藝術家,就是怪誕奇才達利了。

夢的代言人


達利,出生於西班牙費格拉斯,有條件優渥的家庭背景作為靠山,他有的是過分驚人的創作力, 一生有了一千多件的作品,以及常人所無法理解的狂妄囂張, 曾就讀馬德里的聖費南度藝術學院Academia de San Fernando 卻因誇張的理由開除在人生履歷表上留下肄業拒絕參加期末考因為他不認為有任何一種考試是可以用來評量他的才華這樣像是晴時雨般沒道理的個性使他成為了瘋狂的好朋友如同他本人所言: 「我和瘋子之間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並沒有發狂。」20世紀前夜達利如願與偶像佛洛伊德會面至於他們有了什麼樣的談話內容是永遠都不會被知曉的秘密但可以知道的是在此之後達利是更顯 對反動現實、對飄渺畫面的癡迷從後來的作品中不難見到其徵象。

而他不能被了解的超時代近乎外星人似的想法理應只有故事才能詮釋。

盜竊夢境

 「全面啟動」裡李奧納多飾演的夢境小偷Cobb盜竊的是潛藏於夢世界裡的秘辛但畫家盜竊的卻是整個夢境本身。

  畫家渴望的不就是謬斯女神的眷顧達利的謬斯女神不是任何藝術家會希望的 他要的是夢境的瞬間瞬間要怎麼被捕捉?這當然要回到Kick概念了。人云達利在找不到靈感的時候是不睡覺。

  經睡眠實驗證實如果切斷一個人在睡眠模式裡個別的REM或是NREM 這個人一定會在隔天補充回應有的時數而不睡覺的人在隔天會加速開始整個睡眠模式天才達利自然是使用了這個方法讓自己得以快速開始睡眠模式快速進入他想要的REM 也就是夢境在開始睡覺前他絕對不忘手上握著一根每個人家裡都會有的再平凡不過的湯匙闔上眼睛緩緩的喪失主意識墬入潛意識裡 當他即將邁向夢境大門時也就是人體最放鬆的階段時手部肌肉隨之放鬆那平常不過的湯匙受到地心引力牽引落地的那一重要剎那那個聲響 Boom的一聲迸出了靈感蹦出凍結的畫面湯匙落地的Kick可以被想像成Jumper那個電影裡女主角被聖騎士特製的製造蟲洞機器吸回的畫面 達利在那刻被現實吸回了 攜回了被撞擊的夢境碎片夢在遭受Kick的同時間快要瓦解的畫面一種抽拉潛意識的斷然結果成就達利一幅幅驚天地泣鬼神的巨作。

推翻物理的世界
  對我們這些討厭物理的人來說 境象徵的就是沒有物理的世界正如同「全面啟動」中那些失重的畫面最經典的莫過於電影中利用第一層的翻車(kick) 造成了第二層夢境的失重現象所有人都飄浮於飯店間的走廊一個失重的世界 不很像另一個知名的超現實畫家夏卡爾的作品嗎?雖然 夏卡爾始終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畫作是幻想的、詩意的是虛無的意象如作品「生日 “dreamers”等等而風格叛逆的馬格利特之作品是常有漂浮在半空中的人”Oli on canvas”
而外看到這個作品"Intermission” 事實上「全面啟動」有一幕不到三十秒的場景中,有個沒有人臉的畫面,讓人不禁聯想到「王牌冤家」裡 男主角在記憶裡追逐的畫面很多幕的人不是沒臉就是扭曲夢境、記憶、想像, 都釋放了常理,物理淪為這個我們主要生活的世界的定律卻不再適用於場景超現實的訴求也莫過於此吧。



  對於理性思維遊戲不感興趣的超現實主義者, 學說無邊際的拓展或許所謂現實與夢境的分野正如他們相信的那般模糊當李奧納多飾演的Cobb有陀螺來確認什麼現實那麼他們又能用什麼來定義現實呢? 底夢境是真正的現實 還是現實是真正的夢境?玩味的是答案還是問題本身呢?

參考資料:市立美術館 台灣超現實展 畫冊
瘋狂的眼球︰薩爾瓦多達利難以言說的自白


現代藝術整形去─冷血藝術(醫學系_鄭子謙)


前言
藝術為何要整形?就我而言,整形意味著一種人為的介入、改造,跳脫原有渾然天成的樣貌,天然的也都不天然了!現代藝術似乎就帶有這種調調:其實在接觸這堂課之前,對許多現代藝術品的第一印象就是欠缺直覺的美感(相較於如油畫、雕塑等很寫實地反映物理的形貌、光影註解1),一副人造加工的「嘴臉」──達利的翹鬍就好像手術失敗的假鼻子,很彆扭、不搭調地出現在畫面上。而在這些現代藝術品中,有一類也喜歡人為改造,但不像達利一派喜歡幫畫作刺個青、割割雙眼皮,享受加油添醋之趣;除皺除斑除贅肉才是他們的最高原則,這也就是我接下來想討論的主題……

冷血藝術?
這類的藝術品好比被刮去一層肥油,扔去累贅,想辦法讓自己更有型。它簡化了一般繪畫物件的輪廓,加上一系列的單純、高對比用色,這就是課程中介紹俄羅斯前衛藝術時的最初印象,書上表示這是一種「機械美學」註解2。說實在地,我一直很想稱它們作「冷血的藝術」──即便描繪的是有生命的個體,卻一點也不帶血帶肉(如左圖馬列維奇的〈磨刀機〉&〈伐木工人〉)
沒有了血肉,我覺得機械美學反而專注於物件形象,當作品已表現出所欲傳達的意象時,多於的筆墨就該像贅肉一般,被畫家捨棄。我想以動畫卡通作類比,許多卡通情景同樣咔去了一些瑣碎的現實元素,如濃密可辨的髮絲,或是引人食慾的醬汁光澤,很容易遭到略去(如頁底的章魚燒卡通圖,僅呈現圓球形貌+烤紋);以上面馬列維奇的〈伐木工人〉為例,畫家僅使用:

半圓柱的形狀、雙色漸層以示物體深度→表達木材形象
眼睛、兩塊色調相同但相反漸層方向的色塊…… 暗示這些簡單物件集合起來可以建構出一個砍柴人的形象


分析〈伐木工人〉其實僅用了以上五種基本顏色為底作漸層表現,便能讓人區別出哪個是人、哪個是樹幹、斷面,以及斧頭在何方?就好比右方的機器人,我們為何會主觀地認定她有「人」的形貌?或許她只具備了某些與人相似的重要特徵or形象,例如帶有兩個窟窿的圓球上座(有眼睛的頭),及柱狀且附兩個支撐點的底座(軀幹+雙腳),就能使我們先入為主地相信作品是在模擬一個人──即便只有很有限的特徵被凸顯。
簡而言之,物件的形象才是這類藝術要表達的重點,對於細節則能省則省,以免失焦。

改造的極致
線條與構圖再度被簡化、修邊(我認為已經走火入魔了!),改造的結果似乎喪失了個體該有的形象,反而比較像是……設計,藝術家利用一些圖形基本要素來傳達美感註解3、註解4,或許也是一種突破性的化約

然而這樣的化約風格是不是具有美感?就我而言還滿質疑的,這好比用數學或物理模型來解釋整個世界的運作一般。我的老師曾提起:數學的基本原則是「嚴格」和「抽象」,我想這些作品的概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多半著墨於抽象的主題,再配上嚴格的基本單體、色調(例如平行線、矩形、有限而突出的用色)。一些人認為數學的美在於挖掘出它的幾何與規律,但這種形式的美又與山光水色的美有很根本的差異──就是不直觀、很難在剎那間引起共鳴。「冷血藝術」其實就跟很多現代藝術品一樣,就像一開始提到它們是加工改造後的結果,觀賞者得要透過自己的想像力,花功夫去理解、發掘,才得以抓到當中的美感。
在《現代藝術啟示錄》上找到的圖畫──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給了我一點靈感(這幅畫也被歸類於機械美學)。如下表它將爵士樂的音樂意象改造成黃、藍、白、紅四色平行線及矩形組合。在直觀上,我難以在乍看圖形的瞬間與作家產生同樣意象的共鳴,言下之意就是我無法得知他表現的是爵士樂。但是這幅圖的概念,讓我想到現在風行於智慧型手機的QR code,它利用一塊看似沒有含意的二維圖形,來表達一串有意義的文字或是網址。或者說我們在Youtube所觀看的網路小短片,分析到最後不過是有限的01組合。就我而言,像這樣以抽象的圖樣傳達具體的概念,是頗為創新的想法;至於它們是不是帶有美感?我想就見仁見智了。

結語
最後以聶塔利亞的作品──〈新都市〉為冷血藝術作結。〈新都市〉也是機械美學的範疇,使用幾何立體設計,簡化了線條,也使構圖看來更有秩序。這張圖讓我聯想到校內的一處角落:管理學院。管理學院是比較近期的建築,類似於〈新都市〉的設計,與最早落成的第一醫學大樓在有很大的風格差異。簡單來說,第一醫在外觀、裝飾上都是走復古路線,用色比較典雅;管院則比較有稜有角,即便是用色,或許也因為採用現代設計而顯得比較陰冷。
機械美學或是簡約化的改造,牽涉到物件以及概念的轉換,難以從直觀的角度欣賞到它的美感。它們改了頭,換了面,以新的姿態踏入藝術世界!
註解1:而「現代」一詞表現在藝術上的……描繪「當時」日常所見的人、事、物,有別於「過去」傳統學院派所承襲的古典主題和畫風,這等在當時具「反傳統」及「呈現當代」的藝術,皆可視為「現代藝術」的基本雛型。  《現代藝術啟示錄,P43
註解2:該群藝術家競相以「機械」為主題……企圖透過藝術語言,營造出一種刻意的「機械美學」,用以追求現代藝術中的「機械」美感。  《現代藝術啟示錄,P102
註解3:他(康丁斯基)認為藝術應表達某種精神上的反應。也就是說畫家要用線條、色彩、抽象幾何圖形為基本構成因素表達思想,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他相信透過大量不同色彩間的和諧運用以及形式的配合,藝術便可具有一種和音樂媲美的震人心魄的力量。  《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P174175
註解4:馬勒維奇聲稱:「我轉變成一種形式上的虛無,並脫離學院派藝術積滿垃圾的汙潭。」《藝術與宣傳,P110

參考資料
◎ 黃文叡 (2002)。《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 李予心 (2007)。《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台北:宇河文化。
Toby Clark (2003)。《藝術與宣傳》。台北:遠流出版。
◎ 具有卓越才華和想像力的薩爾瓦多·達利
◎ 馬列维奇(十二)
Malevich, Kasimir: The Woodcutter:
QR Code Generator
◎ 抽象藝術不是寫實藝術的對立
http://www.prnetwork.cc/2010/08/31/%E6%8A%BD%E8%B1%A1%E8%97%9D%E8%A1%93%E4%B8%8D%E6%98%AF%E5%AF%AB%E5%AF%A6%E8%97%9D%E8%A1%93%E7%9A%84%E5%B0%8D%E7%AB%8B/